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正文内容

教学设计 抛物线概念建构学习的教学设计

第一网小编3年前 (2022-09-20)教学教案269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主体的感知,认为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复制到另一个,而是个体在原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主体的感知、探索、交流、消化,使之适合自已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指导者、帮助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探索,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利用学生对椭圆和双曲线理解和掌握,把静态的曲线动态化,通过教师、学生的会话发现了两种曲线的内在的联系,探索出了抛物线的轨迹,从而达到了抛物线概念的意义建构。

   教学过程:

T:前面我们研究了椭圆和双曲线,不仅知道了两种曲线的第一定义,而且知道了它们的 

    第二定义,请大家回忆一下两种曲线的第二定义。

S1: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是平面上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当      常数在(0,1)时点的轨迹是椭圆,当常数在(1, )时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T:很好,这个常数实际上就是曲线的离心率e,我们以椭圆为例,e的不同,椭圆的形状显然也不一样,那么e的变化对曲线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按照椭圆的第二定义,我们先来看特殊情况。已知直线m与直线l垂直,垂足为H,F是直线m上一定点,如图

                     

  

             

                                   

    问直线m上到定点F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比为 的点在什么位置?

S2:是线段FH的靠近F的三等分点,设为A1

T:很好,在直线m 上还有没有这样的点?

S2:还有一个,设为A2,并且满足FH=A2F.

评注: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能在已有的知识上,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也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建构。

T:直线外当然也有,这时平面内的点的轨迹为椭圆,请大家思考,当e 0时和e 1

时,点A1,A2的位置如何变化?

S3:当e 0时,点A1逐渐向点F靠近,点A2也向点F靠近,而且点A1,A2即为椭圆的两个顶点,当e 1时,A1,A2逐渐远离点F。

T:非常好,不仅知道了点A1,A2的位置变化情况,而且发现了点A1,A2实际就是椭圆的两个顶点,那么此时对应的椭圆的形状如何变化呢?

S3:当e 0时点A1,A2都向点F靠近,此时对应的椭圆越来越圆,当e 1时,点A1,A2逐渐远离点F,此时对应的椭圆越来越扁。

T:非常好,通过研究特殊点的变化,我们发现了e的变化对椭圆的形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下面我们把这种变化用几何画板演示给大家看。

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再研究,学生对已有知识进一步再理解、再建构,并且会产生新的发现,同时由对特殊点的讨论,过度到一般情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请大家再思考,A1能否到达线段FH的中点M?

S3:不可能,因为椭圆的离心率e (0,1)。

T:很好!当点A1跑到点M的左边时,比值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S3: >1,对应的曲线不再是椭圆,而是双曲线了!

T:非常好,说明大家对两种曲线的第二定义理解的比较好。现在我们来计算在直线m上

    满足到定点F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比为2的点在什么位置?

S4:在线段FH上靠近H的那个三等分点,还有一个在点H的左边,并且满足B2H=FH

T:很好,当然在直线l外满足条件的点也有,这时对应的曲线为双曲线,下面请大家来研    究、探索e的变化对双曲线的形状产生怎样的影响?

  (有了对椭圆的研究,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帮助、协作、交流很容易解决的变化对双曲线 

    的形状产生的影响)

S4:当e 1时,B1逐渐靠近点M,B2逐渐向左趋向于无穷远,双曲线的张口越来越小; 

   当e 时,点B1、B2都向点H逐渐靠近,此时对应的双曲线的张口越来越大。

T:非常好,对于椭圆的形状大家用扁和圆来形容,而对于双曲线大家用张口大小来描述,请问大家这两种曲线各有什么样的特征?

S4:双曲线有渐近线,而椭圆没有。

S4:椭圆在直线的一边,而双曲线有两支。

S4:椭圆是封闭的,双曲线是张开的。

T:很好,大家对两种曲线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下面利用几何画板把这种变化过程演示给大家看

   在线段HF上的两个点A1、B1,大家发现它们都不可能移动到点M,为什么?

S5:因为椭圆的离心率e (0,1),双曲线的离心率 e (1, ),而点M满足 =1

T:显然点M非常特殊,不可能在某一个椭圆或者双曲线上,那么直线上还有没有满足到定点 F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的比为1的点的呢?,直线L外还有没有?

S5:直线L上没有了,而直线外还有无数个点。共2页,当前第1页12

阅读剩余的34%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mzbm.com/jiaoan/2022/21908.html

“教学设计 抛物线概念建构学习的教学设计” 的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数学:图形宝宝找家

教学目标:·继续学习认识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区分图形的大小。·能将图形与影子匹配,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准备:(认知准备)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材料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包(no12),相应的彩色图形纸,浆糊重点与难点:图形与影子配对  教学过程:一、说说我认识的图形:·...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托班音乐教案:捕鱼

目标  1、感受音乐,学习合拍优美的做动作。  2、初步发展有尔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准备  小鱼游水的音乐;  将活动室布置成“小河”;  幼儿熟悉歌曲《小金鱼》。过程  1、随着《小鱼游》的音乐,幼儿模仿小鱼的动作来到小河;  指导语:“小鱼们我们一起游到小河去做游戏吧!”  2、发生练习《...

幼儿园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小蓝和小黄

小班语言活动:小蓝和小黄活动目标:1.愿意看看、听听、讲讲,并能大胆想象和表述。2.感受蓝、黄两色“拥抱”后的变化,体会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活动准备:1.《小蓝和小黄》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2.用蓝色、黄色卡纸撕好“小蓝”和“小黄”的形象。3.幼儿学习资源三第10-12页。活动过程:1.认识好朋...

幼儿园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圆圆圆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圆形实物,结合观察图片内容,学习儿歌内容。  2、采用多种形式有节奏地朗诵儿歌,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皮球、铃鼓、盘子、镜子、桔子、箱子。  知识准备: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圆形的事物,获得更多的感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在“神奇...

幼儿园教案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借玩具

活动目标1.学习并探索向同伴借玩具的方法、策略。2.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增进社会交往能力。活动准备1.拖拉玩具、皮球、遥控汽车各一;幼儿自带的长毛绒玩具2个;球、圈、若干。2.三段情景表演。活动过程1.观看情景表演“小兔玩拖拉玩具”,巩固运用交往的礼貌语言。(情景表演内容:小兔拉着拖拉玩具上场,边走...

幼儿园教案 中班数学:马路上的数字

一、设计意图“马路上的数字”是“我在马路边”主题中一个预设的集体教学活动。随着中班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也更加关注了,好奇心使他们愿意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究、去发现。“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