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陈奂生上城
教学目标:
1、领会本篇当代小说独具辨证特色的主题和陈奂生这个新时期初期的农民形象的典型意义。
2、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问:在座的同学你的父母是农民吗?(请举手)
你了解农民吗?
在这里我不妨给同学们说一个在六七十年代比较流行的故事:一个在挖地的农民,一边挖地一边唠叨:我这三锄头是给政府挖的,要缴粮完税;再掘三锄头是替公社主任、大队长和小队长累的,要会他们工资;后三锄头是为狗娘养的各种摊派、胡吃海喝干的,到第十锄头才是属于自己的。直到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了“上到七十三,下至手中搀,一家三化人,都在忙生产”的喜人局面,农民们“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农民们渐渐走上了物质的充足,那么他们的精神面貌又是如何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农民,和陈奂生一起上趟城。(板书:陈奂生上城 )
1、背景知识介绍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改变了农村贫困的面貌。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转变,在 八十年代的文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出现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秀作品,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乡场上》、《芙蓉镇》、《李顺大造屋》、《拣珍珠》、《哦,香雪》等。
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和《陈奂生包产》。主要写一个农民陈奂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巨大变化,从而歌颂党的政策。因此,我们要想更准确地把握陈奂生这个人物和本文的主题思想及高晓声的创作风格,就可以读一读这四部作品并加以比较分析。
2、相关评述:
陈奂生上城是一个有趣的题材。作品把视野非常狭隘的农民与城市文明联系了起来,把刚刚摘掉“漏斗户主”帽子的陈奂生置于县招待所高级房间里,也就是置于高档次的物质文明环境里,以此观照陈奂生。这样,农民的境况就得到了辨证的表现:温饱问题是初步解决了,但是生活水平毕竟还是很低很低;农民的灵魂也被深刻地解剖出来:农民的素质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这样辨证地表现新时期初期的农民,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中国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很长很长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已经初步迈出了第一步,这是了不起的,但是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3.巧妙的情节设计
“一奇”:漏斗户主竟住进了高级房间。
“五巧”:卖油绳可见粮油有余是一巧;买帽子既显生活稍有改善又因好象变娇,“怕脑后生风了”而暗示着要得感冒是二巧;渴求精神生活反映农民的变化是三巧;选择车站这一地点去卖油绳并睡在那里面没有来得及回家,因而与吴书记相遇是四巧;因感冒而住进高级房间从而得以表现陈奂生的心理、思想是五巧。
4、重点研究几个问题:
(1)“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这是本文开篇第一段,有何作用?
提示:从内容上看,本段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事件。即:陈奂生上城。为后文的展开打下了基础;从结构上看,本段既是为扣题,也是为后文的展开设置悬念。昔日常年负债的农民,因何今日悠悠地上城来呢?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