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正文内容

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网小编3年前 (2022-09-20)教学教案235

(求相遇路程)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5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相遇问题(求相遇路程)”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相遇问题应用题。

   2、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

 “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

 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

 (板书:速度 时间 路程)

 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

   1、想想,说说

 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

 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

 (板书:同时 相对 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议议

 ①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出发,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

 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走的时间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2分

3分

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

走的时间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70

60

130

2分

140

120

260

3分

210

180

390

④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

 “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同时说“2分”是“相遇时间”。(板书:相遇时间)

 “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强调两种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130×3)。

 “390米表示什么?”——两人3分钟所走路程的和,实际上就是两家之间的离。

 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

 1、尝试例5(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两种解法。

 ①将上题中“同时行3分钟”改成“同时行4分钟”,其余条件不变,仍然求两家相距多远?”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

 ②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两种方法。

 先求两人4分钟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4=280(米)

 60×4=240(米)

 280+240=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 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60=130(米)

 130×4=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质疑小结,揭示课题。

 ①想一想,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②概括“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③揭示课题。

这两种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式。不过,第一种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时间,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第二种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时间。象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

 四、深化理解,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

 用两种方法完成课本第37页上的练一练,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先求什?再求什么?

 2、变式练习。

 电脑演示小明和小芳放学的情景。

 ①认识“相背而行”(板书:相背)

 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1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2分呢?4分呢?结果怎样?

 揭示“相背而行”和“相对而行”求总路程时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

 3、拓展练习。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脑演示:张教授、李经理分别从湖州、上海去杭州参加经贸会,临行前一段对话情景。

 对话实录如下:

 张教授:喂,李经理吗?我已坐在湖州去杭州的大巴上。

 李经理:知道了,张教授,你车子的速度怎样啊?

 张教授:大概每小时行70千米吧!

 李经理:这样吧!我把车速控制在每小时行100千米,过2小时,我们就可在杭州见面啦!

 张教授:杭州见!一路平安!

 李经理:好,一路平安,杭州见!

 分组合作,进行探究。

 ①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从对话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共2页,当前第1页12

阅读剩余的71%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mzbm.com/jiaoan/2022/21942.html

“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的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数学:小鸡在哪里

活动目标:1、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幼儿高高兴兴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2、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重点与难点:能参与游戏,并模仿大班幼儿学做各种小动物。  材料与环境创设:1、动物头饰(小狗、小猫、小鸭、小鸡)若干个,小动物的家。2、录音机、磁带、各种乐器若干、积木若干块。设计思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数学:马戏团(认识多、少、一样多)

活动目标:1、知道3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2、能用----对应的方法对两组物体进行数量比较,说出各有几个、什么多、3、能在教师引导下,关注别人的意见。活动重点:知道3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活动难点:能用----对应的方法对两组物体进行数量比较,说出各有几个、什么多、活动准备:底纸11《马戏团...

幼儿园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圆圆圆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圆形实物,结合观察图片内容,学习儿歌内容。  2、采用多种形式有节奏地朗诵儿歌,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皮球、铃鼓、盘子、镜子、桔子、箱子。  知识准备: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圆形的事物,获得更多的感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在“神奇...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数学<图形宝宝坐火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拼、说说、做做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 2、初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积极参与活动,有一定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拼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图形宝宝,拼图板。 2、人手一列火车拼图及有一定难度的火车拼图。 3、教师示范图三套及火...

幼儿园教案 小班艺术活动:我是一棵小茶树

一、目标: 1、初步运用撕贴的方式表现茶树的形态。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二、难点:    小班幼儿在绘画时手眼不协调,教师需要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指导他们进行更好的制作。三、准备:1、茶叶树干、胶水、小手巾2、家长带幼儿参观茶园3、教师带幼儿玩一简单手指游戏,让幼儿对教师更熟悉四...

幼儿园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小仙女头上的一朵云

中班语言活动:小仙女头上的一朵云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快乐才会有更多的朋友。2.回忆亲身体验,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活动准备:1.幼儿在园日常生活的照片。2.音乐《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伴奏,《找一个朋友碰一碰》。3.小仙女头上的一朵云》故事图片4张、语言cd。活动过程:1.音乐拍手游戏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