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幼儿饮食须知:别乱喂孩子,小心气管异物
食物为什么会走错方向?
气管异物多发生在1~3岁幼儿,原因是他们的磨牙还未长成,无法将花生等坚果完全嚼碎,大多整块食物吞下,可他们的吞咽功能、喉头保护性反射还不够强大,食物极容易走错了路——进入了气管,而不是食管。一旦异物进入气管,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内,便可能使孩子面临危险境地。气管异物发病骤然,是导致孩子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大人要自觉,更要把孩子看牢
气管异物的主要品种有瓜子、花生米、糖块、黄豆、枣类、果冻以及一些光滑的小玩具等。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不食用或发现这些食物。比如说,我们家今年压根就没有买果冻,而花生米和瓜子则放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如果他吵闹着要这些零食,则一定牢牢盯着他。
如果万不得已,孩子一定要吃,则尽量将零食弄碎或变成不规则的形状,以方便孩子咀嚼。在进食时,不要逗弄孩子,避免孩子哭闹或大笑。此外,对其他并非食用的小物件,比如图钉、硬币和纽扣等,则压根不放置在他的视线之内。
刚满2岁的儿子总是欢蹦雀跃,他眼里的世界新奇好玩,在我眼里却危机四伏。我每每感叹,自己能健健康康、毫发无损地长大成人,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某种角度上,我应该感谢很多人,感谢他们没有胡乱的喂食我吃东西。而当我做了家长,也要常念叨“育儿要用心,碎碎保平安!”
学学海姆立克急救法
我是个医生,虽自诩科学奶爸,可当儿子每每吃某些食物时,难免在内心预演一番动作,也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1974年,美国医生亨利·海姆立克发明了一套动作,也就是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将异物从气管内冲出的急救方法。有人曾统计过,截至xx年,这种急救法至少为地球多挽留了10万条性命。
如果孩子边吃边玩时,突然停止活动,开始哭闹并有阵发性高声呛咳、喘鸣以及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等,则基本可以肯定是气管异物。此时,这番急救动作肯定要付诸现实了。
如果是婴幼儿,可将他仰卧桌上或用手掌托住脖颈,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肚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连续反复5次可使异物咳出。而对3岁以上的儿童,可以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乍看之下,上面这段话很难看懂。其实,只要在网络上稍加搜索,就能看到大量介绍这种急救方法的图片与视频。艺多不压身,我自然希望读者看完这段就立马上网学习。
本着未雨绸缪的目的,做好下面这些工作,意义则更大:
不要让孩子养成口含玩物的习惯;孩子进食时切勿惊扰,避免大块或圆滑的食物;吃饭就是吃饭,要养成好习惯,尽量避免边玩边吃;孩子哭闹时,不要给孩子塞食物来作为安抚手段;不要让孩子接触到纸片、碎鸡蛋皮等厨余垃圾;选择合适的玩具,尽量不要给幼儿玩易拆卸成小块的玩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