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换位 放权 搞活 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两点体会
通过搞改革,得到了如下体会:要让幼儿主动发展,教师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换位,二是放权。
(一)换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幼儿看,有人比喻为“灌”。在实施教学改革后,这种情况有了变化,变成幼儿有动手,有操作,但是,幼儿做什么,怎样做,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下,真可谓“热热闹闹搞操作”,而实质没有变,有人比喻为“变着花样灌”。要让幼儿按他们自身的规律和天性主动发展,幼儿教师应该换换位子,即要从统治、支配的地位换成与幼儿平等的地位,真心诚意地把幼儿当作平等意义上的“人”,将幼儿的学习看作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或塑造的过程。换位后要做到:第一,关注幼儿,了解幼儿,探求幼儿的内心情感,与之产生心灵与心灵的呼应,互敬互爱,有情感交流;第二,师、儿之间是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教师相信幼儿身上有巨大的潜能,为他们提供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的活动舞台和心理空间,尊重、鼓励幼儿畅所欲言、勇于探索和实践;第三、教学是民主的、开放的。这样,教师与幼儿就不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就不会把幼儿当成器皿,装呀装,多多益善,而是建立一种像家庭一样温暖、充满支持、接纳、肯定、鼓励、信任的人际关系环境,教师的角色就由统治者、指挥者、演讲者变为合作者、玩伴、军师、倾听者、导师、长者、后勤部长……参与在孩子中间。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去关爱每一个孩子;才能了解孩子的原有水平,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注意个性培养、因材施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放权
位子变了,角色换了,就应该放权。放哪些权?
1、放环境的创设、管理权(物质环境)
在3—6岁的幼儿园阶段,幼儿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系统的知识学习不是这个阶段的任务。因此,教师和幼儿不是直接的授受知识的主客体关系。在师、儿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中介在起作用,即环境。教师正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来引导并促进幼儿的主体性等多方面得到发展的。
如果幼儿不愿意或没机会参与到所设置的环境中,即使是精心创设的教育环境,也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创设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参与创设、管理环境,将创设环境、搜集材料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像自然角、活动区、饲养角、活动材料的准备、投放等等,让幼儿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发挥环境的巨大作用力。例如,我们搞过一个自然科学角,种了几种植物,分别给于不同的条件,让幼儿观察、记录其变化。主观愿望是让幼儿爱科学、爱自然、学观察、学纪录,可是很被动,幼儿兴趣不高。后来改了方法,让孩子找种子,亲自种,亲自管,教师指导着给于不同的条件(水分、光照),责任到人,幼儿参与以来,积极性很高,每天都去关注这个角,看到出芽了,兴高采烈,赶快画下来,“怎么画呢?”“这样行吗?”看到蔫了,死了,心烦甚至流泪,问这问那,有的重新种,有的把自己种的和别人共管。这种自发的学习和体验远远超出教师辛勤准备的环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放活动选择权
每天都要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在这个时间,允许幼儿自主地去玩。玩什么,怎样玩,做什么,用什么材料,怎样做,做什么游戏,怎样做,都由幼儿决定。教师由管理者、检查者转到幼儿的探究操作上,转到满足幼儿的需要、关注发展水平、指导其向深层发展上。只有这样,幼儿才会有兴趣,积极地动手动脑,才会自由地想象、创造、交往、交流、合作,心智、个性得以充分、和谐的发展。例如,在玩娃娃家时,两幼儿(夫妇)走出“家门”,跑到走廊尽头去了,这时,教师并没阻止,而是观察其行为,只见他们回来了,便走过去询问,孩子兴奋地告诉老师:停电了,家里没水,我们到王奶奶家打水给娃娃洗澡了。多好的爸爸妈妈呀!这时,老师肯定了幼儿的爱心和辛勤,同时提出娃娃的安全问题,孩子小脸红红的,想了想之后,就去摸娃娃的头,说:娃娃没人管,感冒了!快去请大夫!可想,如果不让孩子走出“家门”,就不会有这么生动的表现。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