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正文内容

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7.5 多项式的乘法

第一网小编3年前 (2022-09-18)教学教案264

一、教材与教学目标分析

㈠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节(7.4)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而后一节(7.6)是平方差公式.

   本节对于前一节而言,是对前一节的扩展与深化,因为多项式的乘法最终要转化成单项式的乘法,同时渗透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其化归的工具是换元.

   本节对于后一节而言,是后一节的基础,因为平方差公式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特殊情况,这时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是认识上的一个深化过程.

    本节是初中代数中乘法公式的基础,而乘法公式是式的运算的一个平台.

㈡教学目的(简单说:了解算理,掌握算法):

⒈会叙述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了解算法).

说明:“叙述”是理解的基础,是最基本的要求.

⒉知道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是两次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得到的(了解算理).

说明: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化归是数学上把新知识有效地迁移到已有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常用的学法;对此数学思想,只要了解即可.

⒊能按多项式乘法步骤进行较简单的多项式乘法的运算(掌握算法).

说明:侧重于整式的运算,是运算能力的体现,对此目的要求掌握.

㈢重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算法).

难点:灵活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算法)进行计算.

难点的突破:一方面分散难点,便于突破;另一方面通过动画在时空上延展此法则的得出过程,丰富感性认识;再次,通过适当的例题、习题不断深化、巩固、提高.

二、教学过程与教法分析

㈠教学方法:

⒈发现法:以启发性为主,讲解,动画等为辅的原则.

说明:在教学中采用此原则,便于学生在模仿、比较等探索性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

⒉讲解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说明:“以学生为主体”,便于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以教师为主导”,是为了进一步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序地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㈡教学手段

⒈教具:矩形纸板.


⒉采用课件辅助教学,不但可发挥课件的动画效果,同时可减少板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㈢、授课程序:

⒈复习(一方面为本节课准备一些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为知识的对比提供背景,便于分散难点);

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猜想、再尝试等)、解决问题;

⒊归纳、小结(在实践中,逐步把感性的认识上升为初步的理性认识);

⒋巩固、提高(实践 );

㈣、授课过程:

⒈复习(教师简单复述)

⑴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①用文字叙述:

②用字母表示:

⑵注意:多项式是单项式的代数和,各单项式应包括前面的符号。

⒉提出问题(认知原则,从特殊性<问题Ⅰ>到普遍性<问题Ⅱ>的原则)

问题Ⅰ(简单) 尝试 解决问题。

计算:
方法一、原式= =15

方法二、原式= = =9+6=15

方法三、原式=
            =3+6+2+4=15

说明:要求学生思考方法一与方法二的算法不同之处(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问题的简单、新颖在于引起兴趣与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再次改变运算顺序,得方法三,可让学生判断方法三是否正确.

问题Ⅱ(稍复杂) 猜想 尝试或再尝试 转化 解决问题

?(其算理、算法不明,与学生已有认知矛盾但可通过观察问题Ⅲ再逐步解决).

问题Ⅲ 求矩形的面积(不同算法,动画展示).

问题Ⅱ的算理:

说明:问题Ⅱ稍复杂、新颖在于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动画体现了问题的新颖性,在时空上延展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同时丰富了感性认识.

⒊归纳、小结(多项式乘法法则):

⑴用字母表示:

⑵用文字叙述:

说明:此归纳过程从感性(动画)认知

较理性认知(字母表示、文字叙述) 理性认知(算理、算法)


⒋巩固、提高

说明:实践(认知此法则的过程) 理论(归纳、理解此法则的过程)

实践(巩固、提高);

对公式整体上的理解(理论):

⑴算理:多项式的乘法,可看作两次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得到(本节主要知识启发点).

⑵积的项数:(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其项数)

是这两个多项式的项数的积(本节知识启发点之一).

⑶公式的本质(算法):其实就是改变了式的运算顺序.

例1 计算:

⑴     ⑵      ⑶
解(略)

小结:⒈积中各项的符号(多项式是单项式的和,每一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⒉最后结果应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本节知识启发点之一).

课堂练习1:

⑴        ⑵       ⑶
说明:⑴侧重于验证积的项数;  ⑵侧重于合并同类项;

⑶侧重于符号运算.

例2 计算:


⑴                     ⑵ .

解(略)

课堂练习2:

⑴      ⑵      ⑶
说明:侧重于知识的延伸与运用.

三、教学评价分析

㈠课外作业

1.计算(1)、(3)、(5)、(7); 2.计算(2)、(3)

侧重于符号及合并同类项.

3.计算(2)、(4)侧重于合并同类项.

㈡根据部分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加强课外个别辅导

初 一 代 数 教 案

莘村中学    欧阳云伟

一、课题名称:7.5 多项式的乘法。

二、教学目的:

⒈会叙述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⒉知道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是两次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得到的.

⒊能按多项式乘法步骤进行较简单的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三、重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多项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四、讲授新课:

㈠复习

⒈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⑴用文字叙述:

⑵用字母表示:

⑶数学模型(矩形的面积和):

⒉注意:多项式是单项式的代数和,各单项式应包括前面的符号。

㈡提出问题

问题Ⅰ(简单) 尝试 解决问题。

计算:
方法一、原式= =15

方法二、原式= = =9+6=15

方法三、原式=
            =3+6+2+4=15

问题Ⅱ

=am+an+bm+bn

尝试的依据:效果相同。

㈢、归纳、小结(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⑴用字母表示:
⑵用文字叙述:一般地,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第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⑶数学模型(矩形的面积和):

⑷对公式的整体上理解:

①转化:多项式的乘法,可看作两次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到.

②积的项数:(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其项数)

是这两个多项式的项数的积。

㈣巩固、提高

例1 计算:

⑴    ⑵    ⑶
解:⑴ =
      =

              = ;

⑶ =
               = ;

注意:⒈积中各项的符号(多项式是单项式的和,每一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⒉最后结果应对同类项进行合并.

课堂练习1:

⑴        ⑵       ⑶
例2 计算:

⑴        ⑵ .

解:⑴    ⑵ =
     = ;                  = ;

课堂练习2:

⑴      ⑵      ⑶
五、课外作业

1.计算(1)、(3)、(5)、(7)  2.计算(2)、(3)  3.计算(2)、(4)

阅读剩余的7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mzbm.com/jiaoan/2022/16433.html

“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7.5 多项式的乘法” 的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 托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宝宝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宝宝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情绪愉快地参加探知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水的沉浮。 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发展幼儿讲述。 活动准备: 盆、可舀水的玩具杯、海绵、沙、棉花、小石块、积木、朔料玩具、白纸、 一个熟鸡蛋一生...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托班音乐教案:小鸟进窝

幼儿园托班音乐教案:小鸟进窝  对我们托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动物的外貌、姿态及叫声都非常的感兴趣,他们喜欢模仿动物的叫声,学做它们的姿态,根据我们班的这一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小鸟这一动物,使幼儿能感受小鸟的形象,模仿小鸟飞的姿态。对我们托班幼儿来说,掌握一定的节奏对他们音乐素养的整体提高有一定的好处,...

幼儿园教案 小班语言《白色绒毛狗》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与玩具之间的亲密之情。2.懂得要爱护玩具,不能乱丢玩具。活动准备:图片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爱护玩具,不乱丢玩具。活动过程:一、引出故事内容:出示白色绒毛狗,问,这是谁?长的什么颜色?这么可爱的...

幼儿园教案 小班艺术《藏蝶》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纸团印画的方法表现花。    2.感受藏蝶游戏的乐趣,了解相似颜色放在一起不容易辨别的特点。活动准备:    1.黄颜料、旧报纸,幼儿作画底稿四幅。      2.红色、紫色、白色、黄色蝴蝶胸饰若干(总数与幼儿人数相同)。    3.菜花地的背景,以及游戏背景,教师范例一...

幼儿园教案 中班数学活动:去郊游

活动目标: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2.会按箭头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感受序数的方向性。活动准备:1.电子白板课件2.4辆不同颜色的火车头,每人一张车票活动过程:一、 去郊游——导入情景,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师:老师带你们去郊游好吗?我们要拿着车票去坐汽车,看看你的车票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园教案 小小名片设计师(美术)

  活动目的:进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学习设计名片。  活动准备:教师--“名片树”两棵,上面悬挂各种各样的名片。  幼儿--每桌上放有铅笔、模板、彩笔、卡纸、剪刀;学习书写数字、名字。  活动过程:  一 、总结故事中名片的功能  1提问:小老虎来到森林以后,是什么帮助它认识了那么多的新朋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