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聊聊书法》PPT课件
《聊聊书法》PPT课件 详细介绍:
《聊聊书法》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交际内容
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视。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就是要求我们聊聊和书法有关的故事或感受。
... ... ...
聊聊书法PPT,第二部分内容:交际指导
(1)选择话题,搜集资料。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要聊书法,必须对书法有一定的认识。在聊之前,要结合课本上所给出的话题,选择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在课前做好资料的搜集和准备。
(2)列好提纲,相互交流。材料搜集好以后,根据自己所选定的话题,列一个简要的提纲。和同学交流的时候注意要围绕话题,突出中心,分条分点说明,将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清楚。在交流中可以结合图片、实物等辅助交流。
(3)认真品评,总结提高。要用一种赞赏的心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在评价时要注意多指出他人的优点,对于他人存在的不足,应委婉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发言的同学应以虚心的态度听取他人的点评,吸取合理化建议,认真修改,总结提高。
... ... ...
聊聊书法PPT,第三部分内容:交际范例
我知道古代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像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等。王羲之很喜欢白鹅,有一次他外出游玩的时候看到了一群白鹅,便想买下来,白鹅的主人便要他抄一部《黄庭经》来换,王羲之一口答应了下来,便有了“书成换白鹅”这段佳话。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古代名家书法作品展。我很喜欢颜真卿的楷书,字形方正,笔画横轻竖重,点、撇与捺略粗,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我学习书法已经有两个与了,最初连执笔的姿势都掌握不了,现在已经能够写出漂亮的横和竖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联系书法特别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和耐性。
我认为练习书法益处多多。学习书法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丰富我们的生活。周末的时候在家里和家人一起练习书法、写对联,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 ...
聊聊书法PPT,第四部分内容:课文解析
美在内容
《兰亭序》是东晋诸名流在兰亭聚会时饮酒唱和的诗句合集,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绝对是一篇“美文”。内容对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交代后,便开始咏物寄情,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等诗句。从风景谈到人,又从人谈到人生,再从人生谈到死亡......“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面对生死,他们显得是那样的从容豁达。虽然这次聚会已过去一千多年,但朗诵这篇文章之时,闭上双眼似乎就已经看到当时聚会时的盛况,似乎自己也在其中。
美在书写状态
酒过三巡,饮酒之时所咏诗句需要人记录,作为东晋的书法名家,王羲之自然成为作序最好的人选。此时的王羲之已经是微醉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汉字,实在是令人折服。他已经忘却了是非与烦恼,忘却了名利与荣辱,就是单纯的写书作序,这种状态才是“自然状态” 。
美在书法结字
《兰亭序》全文三百余字,其中“之”字就有20个,然而这20个“之”字没有一个姿态相同,可以用多姿多彩来形容。其实,这些只是其一,全文三百余字,字字都是经典,字字都符合自然,任何一个字拿出来,都能让观者心旷神怡。
美在书法笔法
《兰亭序》用笔之法,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把其中的几个字放大20倍,其中的方圆互用,转侧相依完全暴露在我们的眼前。字与字之间的映带,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牵丝,连——则可用肉眼看出断;断——则是笔断意连。仔细观察,其中的笔法会让人拍案叫绝。
... ... ...
聊聊书法PPT,第五部分内容:课堂小结
我知道: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创立“柳体”。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时,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今人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被称为“百代楷模”。
关键词: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免费下载,聊聊书法PPT下载,.PPT格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