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正文内容

物理教案 全反射

第一网小编3年前 (2022-09-07)教学教案19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

能力目标

  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能运用全反射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光的全反射在光导纤维上的应用.

情感目标
  1、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
  2、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初中没有学过全反射,它对学生是一种新现象.建议作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全反射现象,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全反射.
  2、全反射现象是生活中常遇到的,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一是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先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光密”和“光疏”的概念,要知道“密”和“疏”是相对而言的,并且要注意不要把其与介质的密度混同起来.
  3、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这就要做好演示实验,要让学生看到:
  ①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趋近于90°,再增大入射角,光密介质中的折射光消失.
  ②随着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的亮度不断增强,折射光的亮度不断减弱,当折射光消失时,反射光最强.
  4、要让学生会用全反射的知识对一些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进行分析.建议介绍一下光导纤维可以将市场出售的纤维饰品让学生看一下以得到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讲过全反射之后,建议小结一下,说明光射到透明介质界面上时,一般来说,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只有发生全反射时没有折射光线.
'

--示例

全反射

(-)引入新课
   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演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然后由光的可逆性推断可能发生的现象,并用实验证实全反射现象.
(二)教学过程()
  1、做好演示实验: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实验.
  2、带领学生分析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会发生全反射,而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先达到9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入射角必须大于一定的角度:临界角
强调:
全反射: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全反射.
  a、产生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者等于临界角.
  b、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发生了全反射.
  c、当光由光密介质射火光疏介质时,应先判断会不会发生全反射.为此应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光路,然后再根据折射定律或反射定律进行定量计算或动态分析.
  3、棱镜:通常指截面是三角形的三棱镜.

探究活动

(一)

  1. 利用光的全反射的有关知识自制光导纤维.共2页,当前第1页12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mzbm.com/jiaoan/2022/8076.html

“物理教案 全反射” 的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 托班数学游戏:“1”和“许多”

游戏目标:通过直接操作实物的活动以及各种感官活动发展数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游戏玩法:  1、每人一个数学盒,让孩子在盒上插棋子:先插一个红棋子,再一个一个插上许多黄棋子。(动手中感知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2、让孩子说出:“我插了一个红棋子,许多黄棋子。”收棋子时,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数学:大汽车开来啦

活动目标:1.在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中,尝试4以内的点数。2.积累区别上下方位的经验,乐意表达。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大汽车开来啦》。活动过程:一、感知数量1。1.情境一:大汽车开来了。师:小朋友们,看,什么车开来了?开来了几辆大汽车?(1辆大汽车)1辆什么颜色的大汽车?(开来了一辆黄色的大汽车)...

幼儿园教案 小班语言:云朵棉花糖

       活动目标:⒈欣赏故事,初步了解云朵棉花糖的特点。⒉体验大家一起分享的开心和甜蜜。活动准备:⒈ppt  ⒉棉花糖。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导入。⒈(出示楼房)师:小朋友,你们看见了什么啊?这座楼房有几层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里住了谁啊?这是鼠老大住在一楼,这是鼠老二住在二楼,鼠小小住在三楼...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数学:椭圆形

活动目标:1.感知圆形与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2. 提高观察和比较能力。活动准备:1.圆形、椭圆形图片若干。2.每人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各一根(与圆的直径相等)活动过程:1、引入主题,观察区分教师出示若干圆形、椭圆形图片,引导幼儿区分两种图形。t:小朋友,最近圆形妈妈生了...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数学:学习6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数学《学习6以内的减法》 重点难点1.能够根据图示,编写减法算式题。2.了解算式中个数字符号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减法的意义,学习6以内的减法算式题2.认识“-”号和“=”号,了解意义。 组织形式集体 教学准备儿童经验基础认识6以内的数字、 环境准备《小朋友的书.数学》、减法提的图片、...

幼儿园教案 大班语言:逃跑的鼻子

目标:1、知道鼻子逃跑的原因。2、通过故事知道养成了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准备:幼儿用书第一册第5~12页;挂图“逃跑的鼻子”。过程:(一)观察图片,引起幼儿兴趣。1、出示挂图,教师请幼儿观察。   师:请你看看图片中讲了谁的故事?       你发现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吗?(二)、欣赏故事“逃跑的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