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 第二课第二节第二框 寻求其知有一个过程
第二课 探索规律 实事求是
第二节 寻求真知的基础和过程
第二框 寻求其知有一个过程(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理解寻求真知是一个多次反复、逐渐深入的复杂过程;领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学会由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增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求是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查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材料;制作ppt。
2.教师准备:布置学习任务;收集教学资料;进行学案设计和学习设计。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德国诗人雪莱的名句: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师:为什么追求真理更宝贵呢?
生:略
师:认识不能停滞,认识要发展、要深化、要拓展、要不断向前推移。因而,寻求真知有一个多次反复,逐渐深入的过程。
【课题】寻求真知有一个过程
【讨论与感悟】
1.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二者的区别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改革开放30年,感受上海城市变化”这一话题,讨论:30年来,上海城市建设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生:略
师:展示图片:
图1 东海大桥 图2 环球金融中心 图3 洋山深水港
交流上海城市变化的原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师生共同归纳】
以图片形式具体形象、生动地感受到上海城市变化,这种具体、生动、形象的感受,哲学上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含义 见p57)
以思考、讨论等抽象思维方式,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认识到上海城市变化的实质,这种实质的认识,哲学上就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含义p58)
师: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从认识的形式、内容、特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多媒体出示图表】【比较与分析】
项目
角度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内容
事物的外部状态和特征
事务的本质、全体、内部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特点
生动、丰富、具体
间接性、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多媒体出示材料】*扬州八怪画竹的过程
晨起“看竹”,产生“眼中之竹”;后胸中涌起“画意”,形成了“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形成了“手中之竹”。
师:“手中之竹”为什么要经历由“看竹”到“眼中之竹”再到“胸中之竹”的过程?共9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