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 《社戏》教学实录
河北东光县大单中学 刁泽放 061600
课前预习:
1,第一遍读课文,运用工具书和注释解决生字词。
2,第二遍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查成语“归心似箭”“顺手牵羊”含义。
3,第三遍读课文,思考:那夜“我”看的戏到底好还是不好?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谈一谈理由。
教学过程:
(上课,师生问好)
教师:同学们,童年的生活大多是美好的,值得回忆的。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本散文集叫《朝花夕拾》,专门回忆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我们曾经学过其中的一篇叫——
学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师:对,不过先生大概觉得意犹未尽,又用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学生:《社戏》。(教师板书:《社戏》)
教师:我已经布置了三道预习题,同学们完成了吗?
学生:(齐答)完成了。
教师:很好!我们先来看第二题。我让大家理清情节发展的过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如果让你在“社戏”前面加一个动词的话,加什么好呢?
学生:看。
教师:(板书:主体——看戏)加个“听”字不行吗?一些老戏迷去戏园子,都是说:“走,今儿个听戏去!”
学生:戏迷都懂行,看戏就是为了听唱;小孩看戏就图个热闹,所以用“看”字。
教师:非常好!这叫内行听门道,外行看热闹。请同学们快速找一下,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看戏”两个字是在什么地方?
学生:在第四段第一句话。
教师: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句话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和主要情节“看戏”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学生:有联系,这三段交代了看戏的时间、地点、还有同去看戏的人。
教师:对,谁还有补充?
学生:还有看戏的机缘——由于我随母亲回外婆家消夏,所以才得以看戏。
教师:非常好!这些可以称为“看戏”前的“序幕”。(板书)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请按发展顺序排列主题部分“看戏”的四个阶段:(屏幕显示:A去看戏 B在看戏 C盼看戏 D看戏归)
学生;应该是C-A-B-D。
教师:(板书四阶段)联系前面的“序幕”,看戏归来后第二天的事可以叫做——
学生:尾声。
教师:(板书)很好!下面我们接着思考:“我”盼着去看戏,是很顺利的就看到了吗?“我”在去看戏的途中心情是怎样的?请大家继续看屏幕,选出和看戏各个阶段相对应的选项:(屏幕显示:A昏昏欲睡 B去心似箭 C一波三折 D顺手牵豆)
学生:盼看戏是一波三折;去看戏是去心似箭;在看戏是昏昏欲睡;看戏归是顺手牵豆。
教师:很好!(板书连线)我们先看“盼看戏”经历了哪些波折。先是早上起来就——
学生:叫不到船。
教师:那就和别人搭伴去吧?
学生:母亲不准和别人一同去。
教师:为什么?
学生:怕外祖母担心。
教师:作者写来真麻烦!要是我们写可能就简单多啦。“一年夏天,我住 在姥姥家,正赶上赵庄演戏,于是一天晚上,我就和一群小伙伴架着船去看戏了。”一句话,多简单!连下面的情节也省了。这样写好不好?
学生:不好。
教师:为什么不好?
学生:(沉思)
教师:比方说我们逗小孩的时候,拿着一块糖,总是东藏藏、西藏藏,要么举得高高的,就是不一上来就给他。为什么?
学生:有意思呗!
教师:对!看戏却先让你看不上,也是为了有意思啊!这在写作上有个术语叫“蓄势”。就是为了调人胃口,使文章有波澜,让人爱看。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写这看戏之前的一波三折。
学生:(若有所悟)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看“去看戏”部分。先请一个同学解释一下成语“归心似箭”。
学生:回家的心情急迫,就象离弦的箭一样。
教师:这里老师换了一个字,是说去看戏的心情——
学生:急迫。
教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这一部分的第一句话——
学生:(齐读)我的很重的心……说不出的大。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句话表现出来的“我”的心情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前面看不上戏,心里很难过;这回能去看了,一下子就高兴了,轻松了。
教师:对!这和前文形成了鲜明的——
学生:对比。
教师:请同学们再找一下,这部分里面哪些地方表明我的“去心似箭”?
学生:母亲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即又上前出了桥。
教师:对!这些描写小伙伴开船的动词,除了表明“我们”的心情急迫,还表明小伙伴们架船技术——
学生:熟练。
教师:甚至可以说是“高超”,因为前面讲了,他们有几个是——
学生:弄潮的好手。
教师:对。看还有那些写心情急迫的地方?
学生: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黑色的铁的兽脊似的……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教师:山是不会动的,作者为什么说它“向船尾跑去”呢?
学生:因为船快,船上的人就会觉得山也动。
教师:对,还有一个原因,前面作者已经把山比喻成了——
学生:黑色的铁的兽脊。
教师:山是不会动,但兽是可以动的,这是前面比喻的延伸。这样以静写动,正好表现了心情的——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