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正文内容

课堂实录 支玉恒《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第一网小编3年前 (2022-09-21)教学教案236

【支玉恒西安公开课】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师:咱们今天讲哪一课?
  生:草原。
  师:(板书“草原”)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一望无际,碧绿的颜色,上面有牛、羊、马都在吃草。牧民们都在放牧。草原上还有山丘、小河,是很美丽的。
  师:他说的对不对?
  生:对。
  师: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样吗?谁还有补充?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草之间开满了各种鲜艳的野花。
  师:开满了野花。在一片绿色中,万绿丛中点点红。这色彩更美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那美丽的景色,使我陶醉,那里空气清新,天气晴朗。
  师:他把课文上的一些词语用到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还有蒙古人的帐篷,有的人在放牛,有的人在骑马。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大会,许多牧民都骑着自己最好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草原上非常热闹。
  师:很好。咱们先说到这里吧,大家说得都很对,想象很丰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实际情况。那么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你们预先读过课文,应该能说出来。
  生:课文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师:对,一开始就写草原美景,后来呢?
  生:写作者去内蒙访问,蒙族人民怎样欢迎他们,还写喝酒、唱歌、演节目什么的。
  师:你这么一说,差不多把课文上的内容都说完了。
  生:还有,作者写喝酒、唱歌等,并不是就要写这些,而是写了这些就说明了蒙族牧民们和作者他们这些汉族的人们很友好。
  师:你看出了作者心里的想法,很好,还有吗?
  生:还写了蒙族人民和作者他们告别。
  师:写了没有?
  生:没有。
  师:没写?但是他也说对了,课文的话里已经带出要分别的意思了,对不对?
  生:对。
  师:哪句话?
  生:我认为是最后一小节写的。“天涯碧草话斜阳”说的就是他们依依惜别的情景。
  师:就这一句吗?
  生:还有“蒙汉情深何忍别”。
  师:大家再考虑考虑,刚才说了,课文写了那么多的内容,那么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呢?
  生: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师:讲下去。
  生:第一部分是我们看到的草原上的景色。
  师:第一部分是草原的美丽景色,对不对?
  生:对。
  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草原风光,行不行?(板书:“风光”)
  生:行。
  师:继续说。
  生:第二部分写了蒙古族的人民欢迎了我们,接着我们一起联欢。
  师:谁能说得更简单一些?
  生:我们和蒙古族人一起联欢。
  师:他用“联欢”来代表和所有蒙古族人接触的过程,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但是从整个接触过程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情感?
  生: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师:对不对?
  生:对。
  师:也就是说,第二部分写的是草原上的人情,(板书“人情”)人的情感,那么,你通过预习,对整个课文有一个什么初步感受?
  生:我感觉到草原十分美丽,草原上的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感情十分深厚。
  师:他说草原的风光是十分美丽的,这一点对不对?
  生:对。
  师:(在“风光”后加“美”)那么还有一点他说得不太清楚,谁来说一说?
  生:草原上的人民非常好客。
  师:十分热情好客,还有呢?
  生:应该是,蒙汉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感情。
  师:对,还有吗?热情好客,蒙汉情深这都表现了人情的什么?(在板书“人情”后加“美”)是不是一种人情美呀?那么整个的课文连起来,草原的风光和草原的人情都是这么美好,(在“风光美”与“人情美”间画一直线相连)那么就构成了一幅(板书“草原风情画”并用直线与“人情美”连接)可不可以这样说?
  生:可以。
  师: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写的。老舍先生用他一支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从课文整体来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是。
  师:那么这幅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会儿来仔细学。我先了解一下,大家在预习中,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
  生:我想问,文章第一小节为什么用很大的篇幅来写草原的风光美?与后面的段落有什么关系?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乍看起来,(指板书)这写的是风光,这写的是人情,似乎这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对不对?
  生:对。
  师:这个同学问了,这两段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儿再解决,你呢?再看上面的那一行字,自己也许会得到一点启发。谁还有问题?
  生:我想问,文章后面几个小节都写到作者和蒙古族人民在一起团聚、联欢的事,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而不能以“蒙汉情深”来为题呢?
  师:好,你也同样看看黑板那一行字,看你自己能不能解决,好不好?
  生:好。
  师:谁还有问题?
  生:这篇文章最后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什么意思?
  师:你不懂这两句诗的意思?一会儿注意听。



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生:我想知道课文所写的草原是哪个地方的草原。
  师:那咱们顺便说一下吧,《林海》这一课大家学了吗?(生有答没学过,有答看过的)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阅读剩余的3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mzbm.com/jiaoan/2022/23047.html

“课堂实录 支玉恒《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的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托班音乐教案:抓蝴蝶

托班音乐活动:抓蝴蝶 活动目标:乐意参加音乐活动,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感知最后乐句。喜欢玩游戏,躲藏时能注意不与同伴碰撞。活动准备:在这一周的饭前活动中,欣赏《抓蝴蝶》歌曲。音乐磁带。将幼儿的椅子排成半圆形,每个座位间多空一些距离,便于幼儿游戏时躲藏。蝴蝶头饰一个,小竹竿和纱巾做成的捕蝶器一个。活动过程...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数学运送胡萝卜教案

学习目标. 学习比较 5 以内数量的多少。. 运用搓、揉、包等方法制作胡萝卜,发展小肌肉的动作的灵活性。. 通过情境游戏,发展自然跑、双脚平稳自然跳跃等动作,促进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力量。活动准备. 旧报纸、橙色玻璃纸。活动过程  形式 :小组1. 请幼儿说出兔子最爱吃什么食物。2. 请幼儿把旧报纸...

幼儿园教案 小二班半日活动方案

                主题活动:圆圆世界晨间接待:1.热情接待每一位幼儿。           2.组织幼儿玩各种圆形玩具。早操:教育幼儿有精神做早操。一.     健康:玩球目标:1.培养幼儿动作协调能力。      2.探讨球的各种玩法。      3.学会与同伴共同玩球,培养幼儿初步...

幼儿园教案 蛋壳变变变(美术)

活动名称:蛋壳变变变适宜对象:中大班活动价值:(1)培养幼儿对蛋壳制作的兴趣。(2)根据蛋壳的外形特征及可碎性,展开丰富的想象。(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材料来源:蛋是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在我们农村,养家禽的家庭较多,因此蛋的收集也较为方便。为了开展制作活动,我们家园配合,一起收集各种...

幼儿园教案 深海里的怪鱼(美术)

  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想象中的鱼。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重点与难点:通过改变鱼的形状,变化出奇怪的鱼。  材料和环境创设:有海洋特征的布置、演示教具。  设计思路:  绘画教学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孩子多渠道地感知鱼的各种特征,积累丰富的表象,为想象、创造准备了知识...

幼儿园教案 中班半日活动

  具体以四个环节体现  一、体锻活动:  《纲要》指出:运动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的经验,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并有一定的平衡能力。  我班幼儿对平衡活动很感兴趣,几次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次活动,教师提供了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