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正文内容

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第一网小编3年前 (2022-09-20)教学教案247

高中英语(SEFC)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以SEFC Book 1A Unit 7 "Earthquakes" 单元阅读课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Fir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 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共2页,当前第1页12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mzbm.com/jiaoan/2022/21813.html

“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的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水果配对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水果配对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让幼儿互相交流一下。活动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如苹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龙果等等)。  2、果盆4个 。  3、水果奖章数个。  4、图片,卡片。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托班语言教案:想妈妈

幼儿园托班语言教案:想妈妈活动目标:根据画面理解儿歌内容,学念儿歌。通过念儿歌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主要形式:集体课时安排:一课时,10分钟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念儿歌。难点:观察画面,根据画面理解儿歌内容。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学过“打电话”的游戏。物质准备:玩具电话机,积木,挂图。【活动过程】 一、...

幼儿园教案 托班语言教案:小板凳送给奶奶坐

活动目标:   1、喜欢观看和表演儿歌,尝试替换儿歌中的称呼,进行简单的儿歌仿编。   2、知道关心长辈,体验家庭成员的友情。  活动准备:   小板凳一个,配班老师和一个幼儿表演儿歌。   图片: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各一张。  活动过程:   1、观看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

幼儿园教案 小班语言:甜甜话

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知道什么是“甜甜话”,会说各种不同的“甜甜话”。2、感受被他人赞赏和赞赏他人的快乐。活动准备:1、幼儿已会说一些礼貌语,赞扬语。2、小鸡、小羊、小猫手偶各1个。3、小精灵一个,红色爱心贴纸若干。活动过程:一、通过故事,知道什么是“甜甜话”。1、出示小鸡手偶:我是小鸡,小朋友好...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数学:大汽车开来啦

活动目标:1.在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中,尝试4以内的点数。2.积累区别上下方位的经验,乐意表达。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大汽车开来啦》。活动过程:一、感知数量1。1.情境一:大汽车开来了。师:小朋友们,看,什么车开来了?开来了几辆大汽车?(1辆大汽车)1辆什么颜色的大汽车?(开来了一辆黄色的大汽车)...

幼儿园教案 小班艺术活动:花儿朵朵

活动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花儿的美。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体验玩色的乐趣。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常见花卉。材料准备:莲藕、青菜心、报纸、玩具、橡皮泥盒、颜料、抹布、罩衣、音乐活动过程一、感受花儿的美自由观赏,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花圃的景色。师:花圃里开了好多花,你可以轻轻地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