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正文内容

教学参考 “背影”之后说“泪水”

第一网小编2年前 (2022-09-17)教学教案178

 

 

人们在阅读名篇佳作时,常常会遭到定势或习惯思维的诱导和艺术内在规律的召唤之间的矛盾。人们在似乎细心咀嚼之中,实质上却常常被评论家或者是作家赋予作品的某些外在因素所影响,而粗心疏忽了作品本身所蕴藏着的艺术意味。这种矛盾也是艺术接受中的一个极其常见的心理现象。譬如,人们在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往往只是沉醉在那“荷香月色”的氛围里,而忽视了其中潜在的“流水”世界。其实,正是因为有“流水”意象的存在,才真正构成《荷塘月色》这篇佳作构完整的形象体系,方能呈现出作者所赋予作品的那匠心独运的情感结构。甚至可以说,正是通过“流水”这个意象,作者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写作本文的意图,即呼唤“流水”,憧憬新的生命,向往、期盼着理想中那鲜活流动的生活。

令人感叹的是,朱自清的另一名作《背影》一文,在读者接受的过程中,也遭到了《荷塘月色》同样的命运。这就是人们常常把审美的双眸固守在“父亲的背影”这个意象之中。体会着“背影”那无穷的积淀意义:情感的、社会的、伦理的、血缘的和美学的等等,沉浸在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阅读心理体验之中。然而当我们真正地从艺术创作助审美体验过程,从作品形象产生的真正基因出发,尤其是在思考诸如“背影”意象的生成,《背影》一文的情感线索,以及作家那匠心独运的艺术运思笑问题时。就会发现《背影》中除了“背影”这个意象外,还深藏着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世界,即曾经出现过多次的“泪水”意象。

首先,“背影”意象的生成,离不开“泪水”意象围浸透。一方面从文章字面上看,《背影》一文中的“背影”“泪水”两个意象总是相伴而生的。“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除了第一次说自己。“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与自己“不能簌簌地留下眼泪”的关系比较间接外,其余三次的出现皆与“泪水”直接相关。或是说“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或是说“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或者说“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背影”与“泪水”二者如此紧密地结合,不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也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作家艺术创作中审美体验的真实的再现。

   我们知道,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主张“写。实”,强调要“真诚地表现自己”。其实,这个不落俗套的“写实”与“真诚”,对朱自清来说,不仅要真诚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且也要真实地记录自己审美体验的具体过程。“背影”意象的生成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可以说,这个“背影”,已不纯粹是现实生活中父亲的外在形体,也不仅仅是作者笔下那客观的描摹。而是一个渗透着作家情思的美感形象。从现象学角度来看,这是作家意向性结构的产物。简单地说,在《背影》中,开始是作家视觉中的“父亲背影”,随着作家入细入微的描绘,感情逐渐酝酿,当作家以那饱含情思的审美双眸在接触到父亲背影的一刹那,或者是作者那审美观照的意念在忆及父亲背影的瞬间,“背影”的意象也就应运而生了。而在《背影》一文中,作家的审美双眸和观照意念,就是借用“泪水”意象作为形象代言体。作家以写实之笔。真实地记录了这段意向性结构生成的自然过程。可以说,在文中,“‘泪水”总是指向“背影”,而“背影”总是被充满“泪水”的双眸所关注着。没有“泪水”意象的浸透,就不会有“背影”意象的生成;同样,没有“背影”,“泪水”也就成了一个空洞无物的虚拟物;二者可谓相摩相荡,缺一不可,皆是在同一瞬间里具有了生命力。

其次,“泪水”意象体现了《背影》一文中的另一条情感线索。如果从作家艺术构思的角度来分析,《背影》有两条线索:一是时间的流向。虽然这是一篇回忆之作,但是在整体上,依然按照时间的变化,建构了一种纵向性结构。从“那年冬天,祖母死了”、“奔丧回家”、重点写了丧事完毕后返校的过程、最后交代近几年的情况。二是情感的流向。这又有两种情况,一则是父亲对“我”的执著的爱,这是不变的;二则是“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经历了从怜惜、不理解、理解到怀念的过程。这种双向的情感流向集中体现在“背影”、“泪水”意象的频繁出现中,不仅父亲对“我”的爱就是通过“我”的情感态度的层层变化而体现出来的,而且每次“泪水”意象的出现,都是作家情感的一次升华。如果仅仅抓住“背影”这个意象,还只能突出父爱子的情怀,只是父爱子的情感线索的单向发展,这显然不符合作家写作《背影》的真实意图。可以说,“眼”中的“背影”,那只是一种观察,而“泪水”中的“背影”,才是作家情感和审美体验的注入,才构成父子之情的双向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说,“泪水”也像“背影”一样,在这篇文章中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意义,即以情感为中心,具有血缘的、审美的、社会的等多重积淀内涵。如,这篇散文第一段就有过说明:“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其实,除了个人的情思与遭遇,还多多少少带有了一些社会普遍性的“悲欢离合”的情结,折射出旧社会小资产阶级动荡不安、日渐下降的生活境遇和凄凉心情。因此,透过“泪水”,我们便能品味出人生及社会等众多深刻的主题来。

再次,“泪水”意象与“背影”意象的结合,构建了这篇散文一种独特的情感结构空间。宽泛地说,这种以充盈“泪水”的双眸审视所观照对象的背影的写法,就是那种“回眸观照”式的写作方式。这种写法要点有二:一是通过作家的回忆或是所谓的回眸一瞥,二是所观照的常常是对象的背影。这种写法,自古至今不乏名篇佳作。诸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乃是因深望流水奔去时的慨叹;陈子昂所言“念天地之悠悠”与“前不见古人”等,乃是因追寻已逝去的时光之影的感慨;再如李白所言“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柳永所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等等。在艺术效果上,这种观照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皆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思想定势,而常能窥人之所不常见,发现平易之处中的不寻常处,带来新颖别致、意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具体地说,《背影》在运用“回眸观照”时,其独特处有:一是这篇散文不是作家的即兴之作,而是事隔二年后的回忆之作,因此,“泪水”和“背影”之间构成了一种审美的距离,各自皆包含着因时间流逝而带来的情感蕴藉和众多意蕴的积淀。这一点我们从《背影》一文中出现的一系列“醒悟”式的话语中,得到确证,诸如“我最不能忘记”、“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等等。二是“背影”与“泪水”互为表里,相互引导,共同贯穿于全文的结构之中,进一步说,作家抓住了自己难以忘怀的瞬间感受,选取“背影”作为刻画重心,角度独特而情义深挚。而这种难以忘怀的瞬间感受,正是作家以充盈“泪水”的双眸在追寻中,审视观照父亲的背影的结果。在这里,“背影”与“泪水”所代表的父子情感的双向流动祖成了这篇文章独特的艺术运思方式,也构成了这篇散文特有的情感结构空间,二者的融合。构建了这篇散文的整体艺术形象体系。

总之,阅读《背影》,在咀嚼“背影”意象的同时,不能忽视与之相伴而生“泪水”。文中多次出现的“我”和“他”,也只是为了叙述方便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作家有意要割裂二者,表现一种主客分明的立场。相反,在作家那细腻的笔触里,所追求的是二者的融合,“背影”与“泪水”两个意象的关系就是极自然的表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mzbm.com/jiaoan/2022/14306.html

分享给朋友:

“教学参考 “背影”之后说“泪水”” 的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 小班语言《还有谁要上车》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2、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活动准备:故事《还有谁要上车》,幼儿画册。活动过程:一、问题引入,激发幼儿兴趣以收集的汽车声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自由交流这些声音在什么地方听过,是什么声音。借助...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不要跟陌生人走

活动目标1. 知道不能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2. 了解一些求救的方法。活动准备1.挂图三张(内容:故事《聪明的明明》)2.事先和一名幼儿不熟悉的男校工联系,请他配合教育活动,并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糖果、玩具。活动过程一、看图讲述1.教师出示第一张挂图,介绍图中的孩子明明,引导幼儿说一说图上还有...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半日活动安排——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造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水的特征。活动准备  塑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1、今天,我和水妈妈一起带着...

幼儿园教案 中班半日活动

  具体以四个环节体现  一、体锻活动:  《纲要》指出:运动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的经验,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并有一定的平衡能力。  我班幼儿对平衡活动很感兴趣,几次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次活动,教师提供了多种...

幼儿园教案 中班数学《认识数字8》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习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

幼儿园教案 大班语言《家》

一、 活动目标: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家”所表达的含义。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植物、“生活区域和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诗歌创编,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句式:是家。3、引导幼儿萌发热爱家园、热爱祖国、保护地球的情感。二、活动重点:为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