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PPT教学课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木叶”》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认识作者
林庚,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他在楚辞研究和唐诗研究上成果卓著,著有《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唐诗综论》等。他在唐诗研究方面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为研究者广泛引用。
... ... ...
说木叶PPT,第二部分内容:概括文意
请用尽量简洁的文字概括各段的文意。
1、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钟爱的形象。
2、古代诗歌中很少见“树叶”而一再使用“木叶”。
3、从“木叶”发展到“落木”的关键在“木”字。
4、“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是其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5、①“木”概念的暗示性使读者更多地想起树干;
②“树”与“叶”形象十分一致,所以很少见“树叶”。
6、①“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微黄和干燥之感;
②“木叶”既疏朗又绵密,是迢远情深的美丽形象。
7、“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去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是一字千里。
... ... ...
说木叶PPT,第三部分内容:梳理文脉
一、(第1、2段)提出问题。
1、导出话题:“木叶”
2、设置疑问:古诗中为什么少见“树叶”而多用“木叶”?
二、(第3~6段)分析问题。
3、关键在“木”字。
4、“木”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5、“木”含有落叶因素的原因。
解答了古诗中很少见“树叶”的缘由。
6、“木”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
解答了古诗中一再用“木叶”的缘由。
... ... ...
说木叶PPT,第四部分内容:解析疑难
1、结合文意,辨析“树叶”与“木叶”意味的不同。
2、结合文意,辨析“落叶”与“落木”意味的不同。
3、“木叶”的形象既然如此生动美丽,那么是否可以将“无边落木萧萧下”改为“无边木叶萧萧下”呢?
... ... ...
说木叶PPT,第五部分内容:文外探究
古代诗歌中少见“树叶”而多用“木叶”,是否还另有原因?
“木”总含有落叶的因素吗?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从兄贾岛》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PPT课件免费下载,说木叶PPT下载,.PPT格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别了,“不列颠尼亚”》PPT教学课件 详细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PPT教学课件,共25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PPT课件包含新闻的结构、本文结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延伸拓展、课堂练习等内容。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是一种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免费课件下载 详细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免费课件下载,共55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包含学习目标、导入新课、默读知文意、析写景妙处、析写景妙处等内容。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画》PPT免费下载 详细介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PPT免费下载,共38页。 《画》PPT课件包含学习目标、新课导入、作者简介、课文解读、拓展延伸、随堂演练、课堂作业等内容。 王维(701—761),字摩(mó)诘(jié),盛唐诗人、画家。世称“王右丞”。 主要作品:《...
《春》PPT免费课件下载 详细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PPT免费课件下载,共24页。 《春》PPT课件包含课前资料、字词积累、课文赏析、课文总结等内容。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再别康桥》诗两首PPT 详细介绍: 《再别康桥》诗两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诗坛上活跃着一个新的诗歌流派,这就是以《新月》月刊为阵地的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潜心于探索新诗律,以追求“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美作为诗艺目标的“新月派”。 在这个诗...
《小蜗牛》PPT精品课件 详细介绍: 《小蜗牛》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4个字。认识2个偏旁“ 、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对照图画理解课文,体会四季的变化。 ... ... ... 小蜗牛PPT,第...
9秒前
49秒前
50秒前
4分钟前
1天前
417 浏览范文大全
392 浏览政治
353 浏览语文
336 浏览语文
278 浏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