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拿来主义》PPT教学课件
《拿来主义》PPT教学课件 详细介绍:
《拿来主义》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一、识作者
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鲁迅
鲁迅(1881—1936)①,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伴读] ①巧记鲁迅生卒年:他对反动派左边一巴掌(18),右边一巴掌(81),合起来为鲁迅的出生年(1881),两巴掌加起来是(36),即鲁迅死于(1936)年。
二、知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三、明文体
杂__文②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伴读] ②杂文,是鲁迅一生战斗的主要武器,是他战斗业绩的最重要最光辉的一部分。在黑暗的年代里,鲁迅杂文如同威力无穷的匕首投枪,刺破阴霾,横扫鬼域。
... ... ...
拿来主义PPT,第二部分内容: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文本构建
主旨归纳
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出了正确地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任务探究
任务探究一 论中设喻 形象说理——分析文本中的比喻
任务导引
比喻被誉为“修辞之王”,如果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可以用具体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道理,用浅近的事物来阐明深奥的道理,具有一定的论证作用。鲁迅是运用比喻论证的高手,需要我们在学习文本时仔细品读。
任务设计
1.本文充分发挥了比喻论证的力量,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 本文中作者用“大宅子”比喻外来文化(文化遗产),作者在这一举例之喻内部嵌套三处小喻,构成排喻,一个“孱头”,一个“混蛋”,一个“废物”。“孱头”代表了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混蛋”代表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代表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用比喻写出了当时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三种做法,显示了非“拿来主义者”的三种可笑行径。
除此之外,还有“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之喻。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鸦片”比喻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用“姨太太”比喻纯粹的糟粕、腐朽的东西。比喻的运用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
2.(拓展延伸) 以“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以生命为本体,寻找多方面多角度的喻体。
答案 (示例一)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吟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示例二)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却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沙石组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
... ... ...
拿来主义PPT,第三部分内容: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文化的民族性又和文化的世界性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从文化发展史来看,它们是一对同生共长的属性,呈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此,许多思想家都有过论述。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是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又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推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无疑可以让各国人民享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节选自吴元迈《文化在多样性基础上交流互鉴》)
材料二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作作品时候的借鉴。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的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
(节选自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凌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节选自鲁迅《看镜有感》)
1.下列关于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排斥又息息相关,表现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B.文明的交流互鉴,不仅能丰富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将推动大同社会的到来。
C.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要兼收并蓄。
D.《看镜有感》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接受外来文化,提供着深刻的启示。
解析 A项,“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排斥又息息相关,表现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错误,材料一中的表述是“文化的民族性又和文化的世界性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从文化发展史来看,它们是一对同生共长的属性,呈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相互排斥”一说错误。B项,“文明的交流互鉴……也将推动大同社会的到来”错误,材料一中只是说“推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无疑可以让各国人民享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并没有说“也将推动大同社会的到来”。C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说“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答案 D
2.指出材料三第二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答案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
关键词: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PPT课件免费下载,拿来主义PPT下载,.PPT格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