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共工怒触不周山》PPT课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共工怒触不周山》PPT课件
相关资料: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 ... ...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注意下列粉红色词语的解释。
字词疏释:
昔( )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 )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 )尘埃归焉。
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 ... ...
小结: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
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共工怒触不周山课件PPT,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下载,七年级语文幻灯片课件下载,共工怒触不周山PPT课件下载,.PPT格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峨眉山月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课件 详细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课件,共9页。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西域,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
《发挥联想和想象》PPT课件下载 详细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发挥联想和想象》PPT课件下载,共24页。 《发挥联想和想象》PPT课件包含学习目标、读教材明方法、写作练习、作文实践等内容。 延伸阅读,进一步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合情合理而有意义的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 在写...
《世说新语二则》PPT教学课件下载 详细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PPT教学课件下载,共28页。 《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包含作品简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课后学习等内容。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
《dtnl》PPT课件下载 详细介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dtnl》PPT课件下载,共16页。 《dtnl》PPT课件包含学习目标、课文导入、课文讲解等内容。 学会声母d、t、n、l,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学会d、t、n、l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认识3个生...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PPT 详细介绍: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PPT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领会什么是波澜。 2、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 3、了解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 这...
《别了,“不列颠尼亚”》PPT课件 详细介绍: 《别了,“不列颠尼亚”》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重点领会新闻的真实性,正确理解新闻内容。 2、把握本文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3、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
9秒前
49秒前
50秒前
4分钟前
1天前
417 浏览范文大全
392 浏览政治
353 浏览语文
336 浏览语文
278 浏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