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
一、 吃饭:态度很重要
前几天看《斯波克育儿》书,斯波克医生在论及吃饭的问题时,开篇就说:“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都不好好吃饭?最常见的原因是因为许多家长太希望孩子好好吃饭了。”
“民以食为天”。孩子长得不壮、不肥、身体不好……这一系列问题,解决的方案之一,首当其冲的就是吃。因此,如果哪个专家,或者哪个“外人”,对煞费苦心地喂孩子吃饭的人提出“不吃就不要喂”的建议,那么肯定会让这位家长很愤怒。“就会讲理论!”“你没带孩子,你懂什么?”
我曾经对别人提出过类似建议,因此遭到痛批;也曾经接收到类似建议,因此腹诽建议者。不过,事实其实就是很简单,我认为父母们需要有的一个态度就是这样:不吃就不要喂。
现在一周四个月大了,这一年多的育儿过程中,我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养成他好好进食的习惯。他天天吃饭就要看电视、听音乐,而且我时不时会冒出几句威逼利诱的话来。我没养成他吃饭好习惯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我太想让他多吃点了。只要他肯张嘴,我就答应他的种种要求。从他六个多月,有一些“反抗”意识开始,也就是我“哄他和骗他”吃饭的开始。我也就此失去了培养他良好进食规矩的最好机会。假如当时我能够放松一些,“不吃就不喂”,也许反而会吃得更多。因为他对吃饭的兴趣没有被我扼杀,他不会每到吃饭时就“吃”到压力。
是的,哄、骗、逼,这成了我们大多数家长们在给孩子喂饭过程中的常用手段。用了这些手段,我们还把责任推给孩子们:“唉呀,孩子不肯吃啊,累死了,天天都为孩子吃饭犯愁啊!”真是“为吃饭欢喜为吃饭忧”啊。
孩子们不好好吃饭,但我们却偏生要喂,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不吃就不喂?”不吃就不喂,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吗?大家都觉得会的:“长得瘦瘦的,真是气死了!”“晚上就闹着要吃!麻烦死了!”
长得瘦和晚上闹,这其实不是多半不是因为吃得少。而是因为被逼着吃。逼迫,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心理很有压力,消化不佳和影响睡眠,消化不佳,睡眠质量又不行,当然不可能长得胖;二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越逼越不吃,有时候还会用吃饭来和家长“讨价还价”。为了达到目的,孩子有可能就是不吃,到晚上饿了再闹。这些后果,我尝过很多回了。
孩子吃饭,家长正确的态度到底应该是什么?综合我看过的育儿书籍上的专家论述和我个人的经历,我的总结是:
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包括进食,快乐第一。吃东西其实是个快乐的事情。一旦将事情变成任务,快乐也就不复存在。要让孩子快乐,首先就要不给压力。说白了就是“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给经过精心准备的饭菜,吃,就吃;不吃,就收掉不喂。”
饿了就会想吃,不饿则不吃。孩子也一样。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不必要把这个道理“颠覆”。孩子吃得多和吃得少,这和孩子的道德关系不大。只和孩子是饿还是不饿有关系。家长没必要因为孩子吃得多而大力表扬,也不必因为孩子吃得少而批评。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