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教案 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队会
活动目的
1.通过雷锋的生平简介及其实的故事,使学生知道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向雷锋叔叔学习。
2.利用介绍、采访、评议等形式,使学生知道雷锋精神已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活动,希望更多的“小雷锋”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雷锋生前的格言和先进事迹。
2.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3.课件、无线话筒。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导出队会主题
合: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上午好!
甲:xx班队会现在开始!(“现在开始”,全班齐说。)
乙:全体起立,行队礼,升队旗,唱队歌。
甲:三月,阳光明媚。
乙:三月,万物复苏。
甲:三月,春风送暖。
乙:三月,大地换新颜。
甲:同学们,三月,是什么日子呢
全班答:学雷锋活动日。(此时,大屏幕出示青松翠柏树着雷锋的画像及队会主题。)
乙:对了。
合:(手指大屏幕)“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手中的枪,我们要做新时期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乙:是啊,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就要继承革命英雄的光荣传统。
二、让学生了解雷锋是一个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
1.请听录音:雷锋的生平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雪锋叔叔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
甲: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2.请看大屏幕:《雷锋故事联播》
故事(一)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自己十分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还舍不得更换,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津贴为全班战友们购买了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带动战友们学习,帮助战友们提高思想觉悟。1960年,辽宁遭受重大水灾。雷锋悄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在出发去灾区救灾时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抗洪救灾第一线。
故事(二)助人为乐
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知道累的。
甲:同学们,看了雷锋叔叔的故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评议后找小组代表回答。)
乙:雷锋叔叔在数百篇日记里,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请听《格言朗诵》(事先找6名朗读能力、表演能力强的同学上台朗诵演示。)
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②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③一块好好的木板,钉子为什么能打进去因为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④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⑤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⑥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合: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乙:这就是雷锋叔叔,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闪回在xx班的集体中。
三、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以点带面,促进更多的同学向雷锋学习
1.请听《校园广播》。(即xx同学拾金不昧的事迹,提前从广播中录音。)
甲(采访);①请问你是xx同学吗(是)
②我是电视台的记者,xx同学,当你捡到一块昂贵的手表时,心情是怎样的(焦急。)
③为什么焦急
④为什么要交给老师
乙:xx同学的事迹登载在(报)上,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传遍了整个校园。继之后又一个“活雷锋”出现了。
2.请看小品(看报纸)。
一名同学拿着报纸,急匆匆地从外面跑进教室,大声叫到:“看报,看报!特大新闻,特大新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叫着:“我看看,我看看,是谁”“大家不要叫,不要叫,让我给你们读。”(读报上的通讯稿,即xx同学的事迹。)
甲;xx同学,你能不能把事情经过讲给我们听听呢(xx同学讲事情的经过后,同学们献花。)
乙:小雷锋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上星期“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我班的54名同学都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其中两位同学捐了20元,还有6位同学捐了5元。(主持人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并表示感谢。)钱虽少,但雷锋的精神是不可磨灭的!
甲:是啊!从这些同学的行动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共2页,当前第1页12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