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作文 关于描写地球日的作文400字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主题是节约资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每一份原材料,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性发展。下面一起和小编学习一下地球日的作文吧!
地球日400字作文篇一: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WorldEarthDay)。
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并将次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
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参加人数多达20xx万。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但美国的环保问题并没有由此得到根本解决。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趋于国际化。大气层臭氧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洋污染等日益严峻的问题困扰着整个人类,亟待各国通力合作予以解决。
因此,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从此“地球日”成为“世界地球日”。
地球日400字作文篇二:
今天,我们《台州晚报》小记者一起去崇和门广场,参加”世界地球日”活动。
活动开始了,带队的老师给我们每人两个环保袋,里面装有宣传环保的资料,给行人发一个环保袋和宣传资料,不一会儿,同学们便发完了资料,完成了任务。
老师又交给我们一个任务:两人一组,每组发一个夹子,一个垃圾袋,让我们去捡广场上的垃圾。我和詹梦婷一组,先来到老人们坐的椅子旁边,发现了许多烟头,就逐个把它们捡起来。一旁的老人对我们说:“你们真是环境的小卫士啊!好样的!”在烈日下捡了好几个小时,我们都非常累,但耳畔又传来了老人赞扬的声音。我感到有一种无穷的力量在支持着我们,努力捡!这时,广场上几乎没垃圾了,而我们又钻到草丛中,拨开厚厚的草丛,又一个一个捡起来。不知不觉中,我又捡了满满一袋垃圾了,我们才回到队伍里。
环保活动结束了,我心里像开了一朵花似的。这次活动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爱护地球,那么我们的环境就更加美丽。
地球日400字作文篇三:
20xx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值此世界地球日之际,呼吁社会各界的人们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环境。
地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及粗放的发展方式,使得淡水、森林、土地等地球资源日益减少;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地球资源面临枯竭;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正被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温室效应……
让我们树立环保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吧!
不随地吐痰,不乱丢乱倒生活垃圾;不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垃圾分类处理;使用环保电池,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出门办事多乘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让我们强化节约意识,坚持从我做起吧!
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用电,电器不用时关闭电源开关;节约用纸,拒绝接受随处散发的宣传单;节约用油,每月多停开一天车;节约用粮,平时做饭吃饭要适量;节约办公用品,爱惜办公设备。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变得更美丽!
地球日400字作文篇四: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主题是节约资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每一份原材料,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性发展。1970年从美国发起。我认为这是我们大家应当关注的,也是我们现代人应有的意识。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离开地球,就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不可能生存的。而地球资源又是有限的,迟早有一天,人类会面临地球资源枯竭,如果到那一天,我们的科技发展还不足以找到新的安居地,那么就是我们人类的末日。所以,从长远考虑,一方面我们要尽快发展科技,一方面我们又要争取足够的发展时间。就好象我们开着一辆车,从出发点到终点没有加油站,我们就必须省着点用油,少走一点冤枉路。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但是如果我们再这样破坏地球,那我们的水资源、石油资源、动植物资源等等也将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要从身边,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坐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粮,保护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这样我们的地球才能更加美丽,更加美好。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加幸福,更加美满。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做,那样我们的地球将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