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作文 > 正文内容

数学日记 有关体积的数学日记

第一网小编3年前 (2022-09-18)优秀作文190

  我们学过数学的同学都应该了解体积这个概念吧?以下是有关体积的数学日记,欢迎阅读!

有关体积的数学日记1

  不知不觉中,两周都已过去了,做为一名快要毕业的毕业生,我不禁感慨万千。大家都在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做一件事——坚持写周记!这对大家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它不但可以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的学习内容,而且可以锻炼写作能力。

  回顾前几天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受益匪浅。

  经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等知识。让我们再来回忆回忆我们所学的内容吧!首先想想圆柱有什么名称: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面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可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这样我们很容易看出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把圆柱的表面全部展开,那么我们就看出它像一个除号,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接下来又要做题了,而且还是要求很麻烦的圆柱体表面积。唉,求表面积还真不容易。需要求出底面积和侧面积,还得相加,稍不留神就会算错,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一块求完呢?我思考着。看看底面积和侧面积的公式吧!

  S底=πr2,有两个底面,也就是2πr2,再看看侧面积公式:S侧=2πrh,将它们两个相加在一起,提取同类项:2πr,利用乘法结合律,组成一个新的公式:S表=2πr(r+h)。一个新的公式从此诞生。有了这个公式只用相乘一次就万事ok啦!

  以前我曾经求过环形面积,运用了一个公式:S环=π(R2-r2),仔细想想,其实这也是公式的组合啊!由两个圆相减,提取共同的π,得到了新的公式。

  这些新的公式的诞生都得归功于灵活的偷懒!如果不是觉得太麻烦,其实也不会有这样的公式。其实,灵活的运用公式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出题的人偷了一个懒,少说了一个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多求一下。但是,有的地方需要我们偷懒,不偷懒都不可以。

  有这么一道题:在一个大正方形里有一个内切圆,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如果按照常理,我们应该先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也就是d。然后再求出r,最后求出面积。可是,在这道题里,怎么才可以求出r和d呢?除非开方,可是这样是很麻烦的,而且肯定求不尽,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灵活的运用公式了。既然圆的面积公式是πr2那么求不出r求r2也可以呀!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整体a,也就是说,我们只用求出aπ就可以了。a怎么求呢?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是(2r)2,化简之后就是4r2,也就是4a这样呢我们就可以用20÷4=5(cm2)求出a,再用5×π≈15.7(cm2)。圆的面积就约为15.7cm2。这样,不用开方,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aπ。

  有很多公式相互结合就可以组成一个简单方便的实用新公式。

  只要创新,其实在把巨人们吃过的馒头揉在一起,做成一个新的花卷,那不也是很好吗?

有关体积的数学日记2

  由于容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因此不少同学认为容积就是体积。其实,体积与容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有区别的:

  一、意义不同。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木箱、油桶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一个物体有体积,但它不一定有容积。

  二、测量方法不同。求物体的体积是从物体的外面测量它的长、宽、高进行计算,而求物体的容积则必须从里面来测量它的长、宽、高,然后计算。因此,对于同一个物体,一般地说,它的容积要比体积小。

  三、单位名称不完全相同。体积单位一般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固体、气体的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相同,而盛液体的容积单位一般用升、毫升。

  一:给土豆测量体积

  我们学完了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数学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深的理解体积的概念,就给我们布置了一篇数学日记,让我们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想来想去,最后我选择了求土豆的体积。妈妈给我拿了一个土豆,说:“土豆没有一点形状,怎么量体积呀?”我胸有成竹的回答:“没事儿,我知道咋办。”

  我先找来了一个长方体的水槽,测量了一下它的长和宽,长是24㎝,宽是17cm。接着我倒入水槽一些水,测量了水槽内水的高度,水高5cm。

  下一步把洗净的一个土豆轻轻放入水槽,等水面平稳了后,我又一次测量了水槽内水的高度,水高5.5cm。最后一步就是求土豆的体积了。

  我列出了求土豆体积的公式:

  24×17×(5.5-5)

  =24×17×5

  =204(立方厘米)

  答:土豆的体积是204立方厘米。

  当我列出公式时,妈妈也恍然大悟了。真没想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大的用途。这也使我想起来了曹冲称象的典故。那么大的一头大象怎么称它的重量呢?聪明的曹冲想到了把大象赶到一只大船上,在船上记下刻度,然后把大大小小的石块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就一点一点的往下沉,等船沉到刚才的刻度时,就停止再装石块,然后测量石块的重量,而石块的重量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真的很聪明,是我学习的榜样。

  学数学真有意思,亲自动手做数学实验真好,用数学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真真好。我要坚持写数学日记。

有关体积的数学日记3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河边玩,爸爸捡到了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对我说:“你们刚刚学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现在正好学以致用,你能告诉我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老爸,你真是摸不清状况,我们学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块石头又不是长方体或是正方体,我怎么算它的体积啊!”“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爸爸一本正经地说。

  看着爸爸的眼神,我知道肯定有好办法!可办法是什么呢?问老爸吧,怕他笑话我,为了不让老爸小瞧我,我只得静下心来仔细思考。

  我的目光不由地停留在家里的鱼缸上。“有了!”我起身向卫生间跑去,拿出一个大盆子和一个渔网来,用盆子盛满水,把鱼一条条都舀了进去,只剩下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水的空鱼缸。

  “干嘛呀你?叫你求体积,不是玩金鱼!”爸爸不解地看着我。“我不正在求吗?最多5分钟就可以搞定了!”我神秘地笑了笑,继续动起手来。

  “喏,爸爸,你看。这个鱼缸长6分米,宽4分米,是一个长方体,现在里面水深2分米,也就是6×4×2=48平方分米。我现在把这块石头放进去。”说着,我拿起那块石头放进去。

  “看,现在水位上升了0.2分米!”我一边拿着直尺量着水位,一边得意地说。

  “那又怎么样?”爸爸故作镇定。

  “那就说明这石头的体积是6×4×0.2=4.8平方分米呀!”我骄傲地说。

  我又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因为把石头完全浸在鱼缸中,鱼缸的体积就等于浸入水里所排开的体积,也就等于石头沉入水中而使水面上升所增加的鱼缸里面的水的体积。这其实就是等积转换。”

阅读剩余的34%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mzbm.com/zuowen/2022/15471.html

“数学日记 有关体积的数学日记” 的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作文 郁金香作文350字

  我喜欢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我喜欢那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我喜欢那十里飘香的桂花,但是,我更喜欢那亭亭玉立的郁金香。  郁金香的颜色可多了,黄的像金,粉的似霞,橙的如柿,红的似火……美丽极了。当我走进房间,就闻到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定睛一看,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里面紫黑色的花蕊露出...

小学四年级作文 乡村生活作文350字

  乡村,一个朴实而充满乐趣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来到乡村,只见田地里金黄一片,微风拂过,如同金色的波浪在翻滚。麦子颗粒饱满,精神抖擞地挺立在那里等待收割。田里有不少农民在收割麦子,他们头上戴着草帽,脖子上挂着毛巾,正在快速地劳动着,几乎没有时间擦拭那滚落下来的汗珠。那晶莹的汗珠...

小学四年级作文 迷人的春天作文400字

  寒冷的冬天走后,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便随之扑向四面八方,顿时让大地充满了无限春意。  河岸边,小草如同一群群顽皮的小孩,挨挨挤挤地探出头来,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吐露出片片嫩绿的新叶,好奇地打量着这美丽的世界,十分有趣。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绽放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吸...

小学四年级作文 我能行作文600字

  爸爸妈妈总是说:“四年级的小孩子会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都干不了。”但我相信我能突破自我。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还懒洋洋的窝在床上呢,突然“咚咚咚”的一阵敲门声,“谁呀?”我极不情愿的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妈妈敲的门。只见妈妈手里拿着三十块钱对我说:“然然,今天爸爸妈妈有事,不能在家给你煮饭,留些...

初二作文 小中见大作文700字

  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点滴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小”可以变“大”。千里长堤溃于小小蚁穴;万贯家财毁于一时疏忽——“小”可以毁掉“大”。  小中可以见大。  当你看到一个人在广场上“咳”地一声吐向地面一口痰,你肯定会认为这个人的品行不好,他在你心中的地位会大打折扣,你定不会同他交往。他有的,只...

高一作文 活在新世纪作文800字

  又是一个春天,一个暖风吹拂、花香飘溢的春天。和着旭日,伴着欢笑,一瞬间我们又迎来了“五四”运动九十三周年。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共同步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二十一世纪。回首往路,一路上伴有欢笑,伴有汗水,伴有眼泪,成长的步伐坚实而有力地向前迈进着。然而,我们不会忘记在漫长岁月里中国是如何从衰落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