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芣苢》PPT课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芣苢》PPT课件,共14页。
《芣苢》PPT课件包含教学目标、导入新课、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层次结构、全文分析、布置作业等内容。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我们已经通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芣苢》。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内文,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作为配乐吟唱的诗歌,《诗经》在句式上斑斓丰富,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八言不等。《芣苢》中尤为明显,通篇短促的四字句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文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2、朗读《芣苢》一诗,寻找声韵及用词上的特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1)声韵上的特点。 灵活运用了双声叠韵之手法,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在声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特点。
第一句中的“采”(cai)和第二句中的“有”(you)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但第三句中的“掇”(duo),第四句中的“捋”(luo),第五句中的“袺”(jie),第六句中的“襭”(xie),至今仍然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这使得其节奏舒卷徐缓,也在内容中形成了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循序渐进之效,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以及情感体验上都耐人寻味。 3、《芣苢》一诗句式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美感。
《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 些?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铺陈直叙的赋,以物喻物的比,触物兴词抒发情感的兴,这些手法的娴熟运用,在《诗经》各篇章中俯拾皆是,它们在诗歌创作中共同为作者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极少数诗歌全篇运用单一的手法,绝大多数诗歌往往同时兼具不同的艺术手法,多是交叉使用,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最佳的表达效果,使各诗篇都独具匠心。
... ... ...
关键词:芣苢PPT课件免费下载,.PPT格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荷叶·母亲》PPT优质课件 详细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荷叶·母亲》PPT优质课件,共32页。 导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赞美母爱的千古绝唱。提到母爱,你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怎样写母...
《天地人》PPT课件下载 详细介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PPT课件下载,共29页。 《天地人》PPT课件包含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 孩子们,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玩“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比如我说左,你对——右。我说上,你对—...
《沁园春·长沙》PPT优质课件 详细介绍: 《沁园春·长沙》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一、识作者 独领一代风骚的伟大诗人——毛泽东①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
《走一步,再走一步》PPT优秀课件下载 详细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PPT优秀课件下载,共16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包含三维目标、精彩课堂等内容。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代表作品有《痛击》《走一步,再走...
《语文园地四》PPT下载(一年级上册) 详细介绍: 《语文园地四》PPT下载(一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内容:小游戏 我说你指 生右手点在自己鼻子上, 师发口令:鼻子鼻子——眼 生迅速移动指尖到眼睛。 ... ... ... 语文园地PPT,第二部分内容:识字加油站 读读词语,你有什么...
《六国论》PPT 详细介绍: 《六国论》PPT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 了解苏洵及“论”的文体特点,积累、梳理并归纳本课文言知识。 2. 了解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3. 学习本文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了解本文论证严密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4....
9秒前
49秒前
50秒前
4分钟前
1天前
417 浏览范文大全
392 浏览政治
353 浏览语文
336 浏览语文
278 浏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