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责任心”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中学“责任心”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政教处、团委
责任心也叫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但管理工作者没有注意尊重并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常常觉得自己处于管理者的对立面,容易滋长逆反情绪和破坏欲,妨碍了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确认。而责任心教育的确立正是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现实与长远都能得到发展的关结点。
从当前思想工作的实际来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正确地认识中学生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因此,他们在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同时,不能把它升华为一种自觉的内心信念,升华为义务感,也就无法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从世界教育形式来看,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的看法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正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由此可见,责任心的培养已经得到世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从课程改革来看,我国在课程改革中已经将培养学生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如果我们站在“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高度来认识责任心教育,就不难得出开展责任心教育势在必行。
一、责任心教育的指导思想
1、责任心教育的宗旨
责任心教育的宗旨是:“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2、责任心教育的模式
责任心教育基本模式是:“是非观——爱什么——对什么负责——做什么人”。“是非观”重点解决是非观的确立,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是责任心教育的前提,即责任认识;“爱什么”是通过爱祖国、爱社会、爱集体、爱他人、爱父母、爱自己的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责任情感,这是责任心教育的基础,即责任情感;“对什么负责”是在“是非观”和“爱什么”的基础上形成责任动机,这是产生责任行为的内部驱动力,即责任动机;“做什么人”是在责任意志的维持下,使良好的责任行为得到养成与强化,这是养成良好责任品质的目标,即责任行为。
3、责任心教育的目标
责任心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责任心教育使学生树立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负责的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使学生逐步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主体。”从培养目标的角度讲,对自己负责是前提,对集体和社会负责是基础,对祖国负责是最终目标。
4、责任心教育内容
①、明是非:
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不要自卑自贱、自暴自弃要谦虚好学、不耻下问,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要孝敬父母、勤俭节约,不要只求索取、铺张浪费;
要关心他人、团结互助,不要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要文明礼貌、遵章守纪,不要言行无忌、自由散漫;
要热爱劳动、任劳任怨,不要拈轻怕重、敷衍塞责;
要遵守公德、伸张正义,不要受人利诱、违法乱纪;
要热爱祖国、立志成才,不要虚度年华、负国负民。②、做怎样的人
爱自己,对自己负责,做一名全面发展的人;爱父母,对父母负责,做一名孝敬父母的人;
爱他人,对他人负责,做一名团结互助的人;
爱集体,对集体负责,做一名有益于集体的人;
爱社会,对社会负责,做一名服务于社会的人;
爱祖国,对祖国负责,做一名立志报国的人。
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此略)
二、责任心教育的原则
1、坚持针对性、实效性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确定教育专题进行教育,既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又要在行为上得到规范;既要对学生现实有教育作用,又要对学生今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坚持“回归学生生活、回归学生体验”的原则
就是要在责任心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在活动的设计、组织上,要遵循责任心心理品质形成的一般规律,坚持“回归学生生活,回归学生体验”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参与制度的制定、参与活动的组织、参与管理的过程、参与活动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进而养成良好的责任心品质。共2页,当前第1页12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一范文|第一PPT|免费作文|免费PPT课件下载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